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贫富悬殊撼动社会稳定探讨论文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进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据世界银行 1997 年的报告,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15,而国内有关专家测算,这个数字现已超过 0.5。据对北京、广州、南京、哈尔滨、兰州五城市 300 户穷人和富人家庭的调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课题组于 2024 年完成),中国城市家庭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近年来城市贫富分化呈现结构性特征。结构性、制度性的因素和缺陷对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征一:收入水平悬殊,两极分化显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最富裕的 20%人口的财宝一般是最贫困的 20%人口的 6-7 倍,在美国,这个比例为 10 倍。国家统计局 2024 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 20%最高收入家庭与 20%最低收入家庭的差距是 15 倍。城镇收入最高的 20%家庭的人均年收入是收入最低 20%家庭的 5.08 倍;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为收入最低 10%家庭的 7.9 倍,比 1992 年扩大了 4.6 倍。现实生活中可感受到的贫富差距远远高于平均数字,且低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困难群体正在扩大。接受本次调查的富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为 8127.40 元,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为 351.74 元,两者相差 23 倍左右。按月人均收入计算,穷人家庭是 42 元,而富人家庭最高为 5 万元,后者是前者的 1000 倍以上。由于受样本和其它因素的限制,以上数字还远不是贫富差距的极端反映。从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变化来看,贫富差距在近 10 年中越拉越大,社会已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1988 年城镇居民货币收入的基尼系数为 0.23,1995 年达到 0.33,2000 年又比 1995 年上升了10-15%,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甚至已超过了农村。假如将收入界定为由工资、工资外收入、实物补贴、福利、资本收入、赠与等内容构成,富人与穷人的收入结构在近年中出现了反方向变化。富人的收入来源呈现出多样化和增值速度快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工资外收入和资本收入,如商业利润、投资分红、股票收益、兼职收入、讲课费、稿费等等在总收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些不公平的“逆向调节”政策—收入地位较高的群体常常得到更高的福利分配,而较低的群体相反—许多在“体制内”就业的“新富人”仍保持着对社会稀缺性福利资源的占有,继续享有体制内的福利和实物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贴,享有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