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_第1页
1/9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_第2页
2/9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_第3页
3/9
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两汉文学批评一、概论文学:“先王典文”“古代文献:诗、书、易”即指古代文献典籍。士人人格独立,自身有价值〜形成思想〜创作文学〜文人拥有独立地位。诸子以哲学家、政治家为本位,文学乃工具。立说之意越强烈,对文学越重视。章学诚《文史通义》:“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二、儒家文学批评1、诗言志:中国文学批评开山纲领,“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2、孔子:(1)思无邪:“思无邪,思马斯徂”本指牧马人专心致志的神态;引申为发挥诗歌教化作用而使人归之于正,同时强调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郑声淫”,思无邪的对立)(2)兴观群怨:兴指引譬连类、感发志意;观指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交流思想、调和感情、协调群体);怨指怨刺上政,表达怨情。具有知识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的功能。(3)文质彬彬:质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文指人的礼乐文化修养。引申为内容与形式、朴素与文采的协调。(六朝形成完整文质说)善与美:善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指艺术作品的形式。与文质彬彬彼此发明。三、道家文学批评(庄子)庄子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与孔子相似,出身底层,生活贫困,但精神自足而富有。《庄子》亦名《南华真经》1、庄学与孔学之关系:孔子集中于诗与乐,庄子美学与哲学合二为一。《庄子》很多地方肯定孔子,出世思想相似: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庄子在自然山水中安顿自身。孔子以仁、礼为核心,庄子少谈礼,但同样重仁。矛盾所在:礼。要达到“仁”孔子以“礼”为中心,压制人的自然天性;庄子则将人置于首位,保全人的性情之真。关键在于物我关系孰高孰低。2、庄子文艺观(1)虚静:创作主体的审美心境。心思虚静,精神清爽,不为外无所乱,不为心知所蔽,才能很好地认识外物,以至于领会、掌握“道”(拜托外在干扰,专心投入创作,体现客体,融入主体,塑造自然而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心斋与坐忘:观道(庄子文艺观的哲学基础,无法描述的至尊之道)的重要方式。排除感觉和心智、忘怀物我,不受任何外侮的牵累干扰、“用志不分,乃宁于神”完全自由的审美境界(2)朴素与自然:道融于自然,自然之道最高。朴素即自然即大美。美丑是相对的,以丑为美。(3)得意忘言:语言有局限,人的表达能力也有局限。核心:文字不达语言,语言不达情意;外形与内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万物分可意会可言传,可意会不可言传,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