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培训培训材料主讲人:培训对象:培训地点:培训时间:抗 生 素 合 理 使 用 培 训 材 料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症,绝不能滥用抗生素。抗菌素只适用于“两菌四体”,即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非细菌性发热应视为抗生素使用的禁忌症。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痛、咽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因此这类疾病一般无需抗生素。如能核定细菌,最好做药物过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但如果受条件或病情危急,亦可根据感染部位和经验选用,然而可靠性较差。而目前各级医疗单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不要将抗生素作为退热“万能药”,只要一见到感冒发热的患者就使用抗生素。二、严格控制新品种和昂贵抗生素的使用。滥用昂贵新品种抗生素,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临床治疗疾病产生不良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本来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更不能因患者及家属的要求而不坚持用药原则,迁就患者,只有根据临床上的实际需要,其他抗生素又无法控制感染时,才能考虑用新品种或昂贵抗生素。三、应用抗生素不应该盲目下药和更换,遇到病情应尽力找出病原微生物,针对性用药。疑为细菌感染的,除非病情危急,不轻易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例如:G+球菌的肺炎球菌,可选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如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要全面分析考虑是否药物剂量不足,用药时间短,给药途径不当,全身免疫功能等因素,如与此有关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调整,对症选择,疗效就会提高,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四、预防性用药必须严格控制。在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感冒用药,对那些不明原因的发热,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不要使用抗生素。不论病情需要与否都使用抗生素来提高保险系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五、合理停用或换用抗生素。在临床上停用抗生素的指针是体温正常,血象正常,临床症状消退72~96h(3-4 天)等。重症感染可以适当延长,若抗生素疗效不满意时,急性感染可以于 48~72h(2-3 天)后考虑更换抗生素。六、注意联合用药的合理性。联合用药要有可靠的依据。定的指征是:病情特别严重,如败血症,数种细菌合并感染,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或者单用一种抗生素可使血液浓度太大,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加用另一种抗生素可减少该药的剂量,以达到同样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