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 7 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认识历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以及科举制的作用。2.了解三省六部制的设立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三省六部制的变化,理解三省六部制的影响。3. 了解租庸调制和两税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废租庸调制设两税法的原因,掌握历代赋税制度变化的特点。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两税法的利弊。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三、教学过程环节一:知识梳理从西周到秦汉,选官标准出现以血缘、军功到德行的演变,汉朝时期,建立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以品德为主要标准,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那么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梳理中枢机构的演变历程,引出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尚书省废除九品措施中正制,分科考试士举成进科形建,度始科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扩大取士人高官主持考数首创武试,提高科举和殿试举考试地位1.九品中正制:背景:① 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② 世家大族操纵选官,把持察举结果。标准:家世、道德和才能 f 家世评价: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科举制时间隋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意义:科举制使出身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二.三省六部制秦汉IU乘中枢机峋的演娈历程利用唐朝三省位置图,来了解三省的职能分工。进而学习三省六部的职能和意义三.赋税制赋租调庸本意是军赋,到战国时逐渐演变成一种人头税。主要指田租,即田税,按土地占有的数量多少征税。按户向官府缴纳麻、布、丝绸等土产品。一种代役税。如果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一天折合绢三尺。魏晋时期北魏至唐前期租调制 r租庸调制租庸调唐朝后期环节二:问题探究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化简表朝代选官制选官方式1选官标准选官权力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血缘王室'贵族战国至秦军功爵制举荐、军功才能、军功国君、贵族两汉察举制官员举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