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冲击碾压的目的为了有效处理路基基底,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应合理利用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技术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的大面积处理。冲击碾压后的地基应达到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变形,进一步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整体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的目的。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1 施工前准备2.1.1 施工前应熟悉设计文件、招标技术规范,选择适合项目要求的冲击压路机机型。2.1.2 正式施工前,在熟悉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应对采用冲击碾压的路段进行现场核对调查,以确认冲压面积、地形等是否满足要求,对不符合现实的向监理人提出修改意见。2.1.3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施工周期计划,合理安排冲击压路机的数量。2.1.4 施工前应收集和熟悉有关施工图、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和地下埋设管线、构造物等基础资料。2.1.5 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收集到的情况、核实工程数量,按工期要求、施工难易程度、当地地理环境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履行首件工程开工报告。2.1.6 冲击碾压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事前对各种仪器设备事先做好调试校核,确保其可靠实用。2.1.7 冲击碾压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平地机、推土机、振动压路2机和洒水车。2.1.8 当施工场地的长度满足要求,而宽度小于冲击压路机转弯直径(自行式为 8m,胶轮牵引式为 12m,履带牵引式为 16m)时,应在施工场地的单侧设置必要的转弯场地,转弯场地的宽度应大于所选用的冲击压路机的转弯直径,保证压路机的转向调头,转弯场地应设于拓宽路基的外侧,且不能影响冲击压实区的碾压。2.1.9 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测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并按设计文件要求定出路堤坡脚、护坡道及边沟等具体位置,以便清理现场和施工。水准点离冲压区的距离不小于 30m,以防受到震动影响。2.2 上道工序检查(即基面处理)2.2.1 在路基填前冲击压实前,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对路堤填筑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清理,清除表层 10〜30cm 内腐殖土、树根、草皮等杂物。2.2.2 拆除旧建筑物基础要清除的地表以下 50cm,且应采用适宜的填料分层夯实至原地表。2.2.3 挖出树根的坑,深度超过 50cm 时必须分层夯填到原地面。2.2.4 对旧路基排水沟清表处理后,撒出 4 条白灰线,排水沟底开挖宽度满足压路机轮距宽,两侧刷坡平缓,并对沟底整平碾压,然后采用监理人批准的材料分层回填至原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