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格律诗中的“粘”和“对”5、格律诗中的“粘”和“对”四声、平仄都学过了,韵也学了,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安排近体诗的声韵了。近体诗虽然格律甚严,初学者如看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懂得了“平仄相间”,再记住了“粘”和“对”的规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什么?不相信?不信咱们就试试!1、什么是节奏?诗歌不仅要押韵,更要有鲜明的节奏。声韵仅反映语言的抑扬,节奏才显示语言的顿挫。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诗歌的节奏有许多种,但在近体诗中只有七言四顿和五言三顿两种形式。所谓的七言四顿即每句诗有七个字,一句诗分为四次停顿。这种节奏是我国诗歌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诗节形式,如七言古诗、七律、七绝、七言民歌和一些七言新诗都取这种节奏形式。如:少小/离家/老大/回,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2、什么是“平仄相间”?在近体诗中,一般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而相邻两个节奏之间平仄是不相同的。如果前两个字是“平平”,那么接下来的两个字就是“仄仄”,然后又是“平平”,这就叫“平仄相间”。3、什么是“粘”和“对”?“粘对”,是近体诗格律的一项基本原则,古体诗是不讲粘对的,甚至有些诗人还故意安排避免出现粘对。另外,古体诗对于平仄的安排,除了韵脚要一致外,并无其他必须遵守的规定,是相对自由的。所以下面谈的格律格式,主要是针对近体诗的。先说“对”。所谓对,就是对立。诗词格式中所说的“对”,就是使一联(格律诗每两句构成一联)的上下句平仄相互对立。对,实际上也是平仄交错的原则(平仄交错主要是体现在一个句子内的平仄隔双交错对立搭配)。再说“粘”。粘,也就是贴上去。诗词中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跟上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再细点说,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其它的以此类推。4、怎样掌握近体诗的平仄?知道了上面的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自己往下学了。下面我们一起试着按“平仄相间”和“粘”、“对”的规律来推演一下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以七言诗开头两个字是“平平”为例):平平\\\(注意,最后一个节奏只有 1 个字,不然一句话就是 8 个字了。)\\\(本句的第 2 个字应该和上句的第二个字相对。)(本句的第 2 个字应该和上句的第二个字相粘。)\\\(本句的第 2 个字又得和上句的第二个字相对了。)怎么样?四句出来了没有?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