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3.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4.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读书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从小我们就知道的一句良言,至今,还是否在践行?十余载的求学生涯,每日与书本打交道的你,可曾思考过“读书”的真正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黑塞的一篇文化随笔一《读书:目的和前提》。环节二:知人论世1. 了解作者—黑塞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原籍德国,1923 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 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 85 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2. 了解时代背景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3. 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环节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狭隘(di)跋.涉.(bashe)慰藉(jie)戕害(qidng)涉.(she)卷帙(zhi)一摞(luo)纠葛(ge)臻(zhen)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无畏:什么都不怕(指对于困难、艰险等)。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别无他法:没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