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课 堂 练 习一、百家争鸣(一) 单项选择题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②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D.为秦统一方国奠定了基础③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A、李悝 B、吴起 C、申不亥 D、韩非④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⑤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A、《诗》B、《春秋》C、《书》D、《尚书》(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材料二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综合创新运用】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