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与新战略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呈现“四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与“三期叠加”(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后的调整修复期、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新一轮经贸规则的密集构造期、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转换期)的特征,其复杂多变给中国带来诸多新挑战。尤其是 2016 年以来,“黑天鹅事件”频出,全球化的走势引来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与热烈讨论。面对当前国际环境的新挑战、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对外经济关系的新变化等,我国需要实施对外开放新战略,即新兴大国竞争力升级战略,从而实现国际竞争力升级和形成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关系的新目标。准确判断国际环境和形势,才能制定正确的开放战略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在制定战略时,对所处环境的形势判断非常重要。对于国家来说,在制定对外开放战略时,必须准确判断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民族要独立、无产阶级要革命。简单地说,革命与战争是世界的主流。在这样的国际形势基本判断下,一国的发展战略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能够兼顾国防。因此,须重视国防工业的发展。在如此判断下,当时很难实施对外开放。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邓小平同志经过观察和深思熟虑,对国际新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和平、发展”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是对当时所处国际环境判断的一个重大调整。正是在这样的重大判断下,才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序幕。大幕拉开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最大的出口国。对外开放,让我们分享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世界银行评价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经济体。我们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是如此。对外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我们通过开放,引进了先进技术,引进了跨国投资,引进了竞争,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通过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很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今天,我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与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开放领域的巨大成就是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强调准确研判对外开放的国际形势呢?国际形势始终在不断演变。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