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媒体现状、特点和未来直播、网红等领域步入调整期,开始更为理性的路径探索,平台转型举措频出,垂直领域网红崛起。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寡头竞争的持续以及付费内容的开发,则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新媒体现状、特点和未来现状移动用户持续增长,智能终端全面渗透日常生活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24 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提升至 96.3%,移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手机已全面渗透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公共服务类各细分领域用户规模均有所增长。在线教育、网约专车或快车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 1.44 亿和 2.17 亿,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 2.74 亿。移动支付也更加普及,用户规模达 5.02亿,网民在线下购物时使用过手机网上结算的比例达到了 61.6%。资讯消费占据主流,获取碎片化、视频化在信息的获取上,资讯消费占据网民上网时间的主流,资讯消费在网民日均上网时间中占比约 29%。由于手机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资讯获取场景更加生活化,在床上看新闻的用户占比接近 60%。取代主动搜索,浏览器推送的信息流受到用户的青睐。场景的无限制,信息获取的便利使用户对资讯的获取呈现碎片化特征。同时,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消费资讯视频,在视频网站上获取资讯的人数增长 228%。但当前的内容创作者主要集中在碎片化文字创作中,优质资讯视频供给不足,意味着梨视频为代表的资讯视频平台将成为 PGC 新风口。微博微信稳居优势地位,用户价值待开发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和微信的优势地位依然显著。截至2017 年 9 月,微信日登录用户 9.02 亿,较 2016 年增长 17%;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 350 万,同比增长 14%,月活跃粉丝数 7.97 亿。而微博月度活跃用户数为 3.76亿,其中移动端占比达 92%。至 2017 年 11 月,微博全站头部用户规模达 41.8 万,较 2016 年增长 23%;其中,大 V 用户达 2.5 万人,较去年增长 67%。不难看出,两大平台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其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而微博的媒体属性及意见领袖的富集,更使其具备了强大的话题引导和流量导向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微信以 95.12%的活跃用户占比位居各 APP 第一,微博活跃用户占比仅为 12.16%,位居第 27 位。如何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成为微博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促使微博积极增强社交属性,发挥娱乐等热点话题的动员能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