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4、现代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5、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6、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学校的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在再生产科学知识。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着部分教育内容。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选拔受教育者,可以延续、发展或者加快改变社会政治关系。8、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遗传素质的意义[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差距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