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5篇材料]

XX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5篇材料]_第1页
XX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5篇材料]_第2页
XX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5篇材料]_第3页
XX 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5 篇材料] XX 市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XX 县区天台山村 天台山村距 XX 市东 20 公里,属 XX 县区管辖,在县城西偏南 8 公里,为天台山镇政府驻地。村内现有人口 1400 余户,总人数 5412 人。耕地 8641 亩,均为汉族。处冀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的古黄河和漳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势,西南略高,东部偏低,地面平坦,东部、南部为粘土,北面属二合土,西地沙壤土。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较长,雨季集中在 7、8 月份。1965 年 4 月开挖团结渠横贯村西。明《嘉靖广平府志》卷之一《封域志》:“土壤沃饶,优于邻境。""由肥乡而国而天下可肥矣”。这里土质肥沃,水质甘澈,民风淳朴。 这里曾蕴育过浓厚的赵文化,司马迁《史记》记载赵成侯与魏惠王曾在天台山村的葛孽城相会,共同商讨抵秦方略。《战国策》记载赵武灵王与夫人吴娃、赵惠文王、平原君赵胜、肥义等历史名人,将这里做为“养邑”,长期居住。这里是赵武灵王夫人吴娃的故里,平原君赵胜的诞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曾诞生了伟大的医学家、炼丹家、道家鼻祖葛洪。 天台山村古寨墙、葛孽城遗址、天台寺等古建筑遗址和历史名人,为冀南大地留下了浓浓的古文化神韵。 XX 县区最早设县在天台山村的葛孽城。民国《河北通志稿》记载:“肥乡故城在县西二十二里”,可知魏晋、北魏时期,XX 县区治之所在天台山村西南的葛孽城,古城遗址至今尚存。据《XX 省县名考源》载:“XX 县区置县前当为乡,县并乡字为名”。是说置县前这里就叫肥乡,置县时以原名字不变,称为 XX 县区。《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郸,取肥。”据 XX 县区旧志载:战国时,赵国的相国肥义(传说为今XX 县区西部肥地人),因辅佐赵惠文王而死难,后人赞许他壮烈,所以三国魏黄初二年在肥地建县时,将县名命名为“肥乡”县,肥乡即肥义之乡。XX 县区最早所辖,应该指天台山村一带。天台山村何时建村已经不可考。根据吟咏天台山村天台寺诗词并《县志》记载,明人程学礼《过天 XX 县区有感》上说“往昔谁知传赵胜,而今里名失荆轲”。可以推断建村应该不晚于战国时期。村东头曾有土山,高数丈,周围长“数百步”,上建有“天台寺”,后来被漳水湮没。《县志》记载寺内“天台晚眺”为县“十景”之一。并称“村由寺兴”。清朝及民国年间,天台山村曾分为东西南北和清秀五个天台山村。 天台山村这方神奇的土地,自古而今,人民勤劳俭朴,在耕读、技艺、治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