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1/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2/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3/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①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② 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出现背景总体:“社会大变革”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2)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崩溃,争霸兼并战争出现(上层建筑变化)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文士(一)儒家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思想主张:总体:提出“仁”与“礼”学说,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特点:人本主义。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重道德,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1)思想观:“仁”、“礼”(联系《论语》)“仁”:含义:爱人实践方法:忠恕评价: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矛盾;但强调仁爱有等级“礼”:含义:(狭义)周礼(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实践方法:克己复礼(对社会;对个人)评价:明晰等级,有保守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稳定(2)政治观:德治(3)哲学思想:重人事,轻鬼神(宇宙观)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4)文化教育:①开创私学② 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一一六艺③ 整理文化典籍——六经2、孟子(战国时期)——继承孔子学说(1)政治思想:仁政(注意与孔子“仁”区别)“民贵君轻”(2)伦理观:性本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3、荀子(战国时期)——吸收各家精华,丰富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一顺应自然,也可以改变自然(唯物主义)(2)伦理观:性本恶一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3)政治思想:重礼,礼法并用;君舟民水(二)道家——老庄之学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1.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思想主张:(1)核心:“道”,道是世界的根本(2)哲学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3)人生态度——消极悲观,“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政治思想——无为而治2、庄子——(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思想主张:(1)道是最高准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2)提出“齐物论”总结: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三)法家严刑峻法,奖励耕战1、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2、商鞅变法:(基本史实)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