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在中国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特别是当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 10/10 万以下)的情况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孕产妇独特的发病风险和孕产妇保健体系特征,形成此次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上海专家共识。拟在早期预防、及时诊治两个层面建立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规范。一产 科 静 脉 血 栓 栓 塞 症 防 治 的 现 状 分 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是发生 VTE 的高风险人群,孕产妇死亡中 VTE 的构成比增加是全球的趋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 VTE 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VTE 缺乏临床特异性,D-二聚体是重 要的鉴别诊断指标,但在孕产妇几乎都高于正常上线,至今没有公认的标准;CT 血管造影 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 X 射线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妨碍临床医生的选用。诸多原因导致了孕产妇 VTE 临床诊断困难。本共识旨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 VTE 相关疾病的认识,做好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降低孕产妇 VTE 相关疾病的死亡率。由于其临床表现非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延误等因素,VTE 是可预防的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制定 VTE 相应的规范,预防和处理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提高孕产妇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 DVT 和 PE 的发病特点,中国孕产妇存在独特的发病风险:(1)高龄产妇增加:2015 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来,高龄产妇生育意愿不断增加。高龄妊娠是 VTE 发生的独 立风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VTE 风险因素亦密切相关;(2)活动减少、 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营养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减少饥饿期” 进入“慢性疾病期”,进食增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3)产妇 “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产后活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产褥期的“仪式性”行为,各地有独特的行为和饮食方面的禁忌。虽然没有关于中国的“坐月子”的文化习俗与 VTE 发生情况关联的报道,但“坐月子”可能导致的运动减少,而运动减少与产后血栓形成有关;(4)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增加:随着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孕期保胎导致的运动减少、孕激素使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