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_第1页
1/23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_第2页
2/23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_第3页
3/23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会体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又会附着和体现在当时的物质产物上。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这种体现的方式也不断改变。所以,如果把不同时期的,所能体现当时人类活动和价值观的物质产物罗列在一起,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下面以"碗"的工艺进化为例来感受一下在历史的长河上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是仰韶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碗,虽然工艺显得粗糙,但早以其远古的遗风深入人心。第 1 页 共 23 页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秘色瓷碗:流行于 唐朝时期的秘色瓷碗,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第 2 页 共 23 页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第 3 页 共 23 页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第 4 页 共 23 页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第 5 页 共 23 页第 6 页 共 23 页第 7 页 共 23 页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青瓷碗:盛行于宋代。第 8 页 共 23 页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第 9 页 共 23 页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碗〞的工艺进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