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班主任经验交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我认为德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教育,是五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下树立一定的道德意识,以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从而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德育是培养孩子心灵塑造人的思想的工作,因此是艰巨的、复杂的,无法简约速成。德育是关爱,是基于师生平等的、发自教师内心的关爱。在关爱里,有潜心的倾听,有真诚的赏识,还有大度的包容,让学生在享受平等与尊重中获得道德的力量。德育是细节。德育不只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德育更多的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谎言,一个小动作,一个异样的表情,一种不屑的态度,一次或大或小的错误等等,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去了解情况,去剖析心理,去耐心引导,事事是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皆德育。下面我就怎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谈谈个人看法。一、定制度,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如何做到依“法”办事呢?我每接手新的班级,都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尽快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制度,让同学们有“法”可依。制度中的内容以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为最多。比如规定作息时间,要按时上学,按时交作业,写字要工整,有事一定要写请假条,不要随便丢垃圾等。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道理要天天讲,向学生渗透规则意识;班级管理中要班规明确,一切按照规则办事;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共识,都要教育孩子按规则去办事,要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各种活动规则。做到是非明确,奖罚分明。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有规则的环境中,慢慢地学生就有了规则意识。二、树榜样,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老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我班个别学生总是把垃圾扔在矬子里,不往垃圾桶里扔。我几次说教后都去捡垃圾,起到表率作用,学生看到后还有谁能乱扔垃圾?可见,榜样的力量。所以,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守纪律、不迟到,我自己就要守纪律、不迟到,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其次,要大力表扬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积极宣传典型人物故事,树立各方面的榜样。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 耐心教导,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要经常督促学生,要有毅力,要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工作。我们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