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武 朋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歌唱《游击队歌》,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2、聆听《保卫黄河》,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教学重点、难点:为歌曲《游击队歌》配伴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教学用具:多媒体、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学生听《游击队歌》进教室。二、复习《游击队歌》⑴、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⑵、让音乐特长生演唱《游击队歌》。⑶、师: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很多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品,下面我就再为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三、新课学习㈠、学习《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1、欣赏《保卫黄河》⑴、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然后回答表格中的问题。体裁速度力度旋律特点音乐情绪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⑵、介绍作者刚才我们聆听的《保卫黄河》这部做作品出自于哪位作曲家的笔下呢?他就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⑶、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边听音乐边听教师介绍)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呢?下面老师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军民奋起抗日,打击侵略者。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日演艺剧团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激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船工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号子……这一切激发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的朗诵会上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激动不已,决定把这首长诗由光未然改成歌词后谱曲。冼星海后来在一间窑洞里用了六天的时间于1939 年 3 月 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和配器。1939 年 4 月 13 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