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血管内支架介入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影像学资料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案,通过术前告知,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体位、排尿功能训练,术后监测足背动脉、穿刺局部患肢制动等,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精心护理,观察患者每一个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 25 例患者中2例支架介入术患者由于血管严重狭窄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无1 例发生血栓及穿刺处血肿,无1 例发生意识加深,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率为100 %。结论:脑血管造影虽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配合医生术前做好充足准备,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对提高检查的安全性,确保造影成功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脑血管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护理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病占75%~85%,国内每年新增缺血性脑病的患者约150万人[1]。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使血流中断而致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产生的脑功能障碍,并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惊厥、肢体瘫痪或失语等。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已有多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但DSA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的大小、位置、形态和病变异常,具有MRI和MRA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3],起始于 20 世纪60 年代,临床应用因其图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造影剂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显示颅内血管的管径、行程、形态与侧支循坏,是神经介入治疗的基础 [4]],对判断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范围、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及介入治疗、搭桥术等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因此极为方便临床诊断和治疗。近 10 年以来,这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6]。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