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 烹饪 烹饪是利用传统手工操作对食品进行加工的方法。 2 . 烹饪化学 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的本质科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它研究烹饪原料及其在烹制加工中的化学现象与食品品质的关系。 二、简答题 1 . 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是什么? (1 )从原料选择、加工切配、风味的调制、加热方式、食疗养生保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菜肴在加工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及本质,也即是学习烹饪化学的最主要的目的;(2 )需要掌握一定的烹饪化学知识,来解释烹饪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合理利用所学的机理和原理来指导烹饪,并且为菜肴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能动地控制、变革烹调工艺技术条件和方法奠定必须的理论基础。 2 . 食品的一般化学成分有哪些?从食品成分的来源看,食品成分如何进行分类? 食品的种类繁多,但它们一般都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这些成分通常称为食品的一般化学成分。 从食品成分的来源看,食品成分分为天然成分和非天然成分。天然成分是指食物自身固有的而且未发生明显变化时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天然成分主要包括在食品加工、储存中的添加剂及不可避免的污染物。食品和菜肴的各种成分中,水分、蛋白质、糖类及脂类的含量占主要地位,它们决定了食品的主要性能和品质。 三、论述题 简述食品成分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烹饪原料从采摘、清洗、初加工到烹制成菜,成分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其色、香、味在加工的前后有明显的不同,而成分的损失程度也不相同。 (1 )烹饪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在加热时,蛋白质要发生变性,常有水《烹饪化学(第三版)》习题册2 溶性蛋白质凝固、保水性降低、风味及消化吸收率增加的现象出现。 (2 )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变为深色物质,即发生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有氨基化合物存在下加热,反应生成褐色物质,这些反应会给菜肴带来美好的色泽及风味,但同时也会给食品带来不良影响。淀粉多糖在烹饪中糊化作用应用广泛,如菜肴的勾芡、上浆、挂糊,米饭、馒头及点心的成熟等,都与淀粉的糊化作用有关。 (3 )长时间高温加热的脂肪不仅味感变劣,而且失去了营养,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4 )动植物原料在烹饪加工中,会出现汁液流失的现象,即可溶性的无机盐会随汁液流失到汤汁中。 (5 )烹饪中损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