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制备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松片 1 原辅料 原辅料的脆性大、可塑性差、弹性大。如中药粉末片 润滑剂用量过大,或润滑剂质重、不够细。 润滑剂用量不足,颗粒流动性不好,填充量偏低 原料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挥发油 粉末直接压片 原料中的结晶水失去过多 2 工艺 制粒时,搅拌时间不足,软材不够湿润 粘合剂选择不当 粘合剂浓度偏低或用量不足 淀粉浆粘合力不够,如未冲熟或过熟 筛网过稀或安装过紧 颗粒水分过高或过低 各种原因导致的颗粒疏松 3 设备 上冲下降不到位或下冲上升不到位,原因有二:冲头与模孔间隙太大,大量细粉漏下,吸湿后造成垢冲;冲模清洁、润滑不够 上下冲长短不齐,短冲压力不足 压力不够;调压器未锁紧;下压轮下移 车速过快,压缩时间过短,或颗粒来不及填满 漏斗、花盘堵塞或其中颗粒架桥,颗粒流动不畅。堵塞原因:漏斗口子太小,颗粒中有异物(布片、大块颗粒、片子、油粉团);架桥原因:颗粒偏湿、滑料太少、细粉过多等。 4 环境与贮存 贮存时间过久,露置空气中,片剂吸水膨胀 5 其他 压轮部分磨损或断续磨损,压片时部分压力减小 换品种后未调整压力 裂片 一、手动压片速度慢,物料有充分的弹性恢复时间,例如:物料吸附的空气可以顺利排出,物料中弹性成分的应力不会突然集中释放; 二、机动压片时,第一,物料在压缩过程要产热,压片机模具及机体产热后,物料吸附的空气比冷机时膨胀大。第二,产生的静电积聚,又没有及时导走,粉体因静电同性相斥。这样可能开始机动压片不裂片,打了一会就出现裂片。 发生裂片的原因传统的解释使颗粒中的细粉过多,压缩前颗粒孔隙中有空气,由于压缩速度较快,又因冲和模孔壁间的间隙很小,压缩过程中空气不能顺利排出,被封闭于片内的空隙内,当压力解除后,空气膨胀而发生裂片。但这只是裂片的其中一个因素。手动压片时,速度较慢,相当是有一个预压的过程使空气易于排出,而电动压片速度非常快,空气不能溢出,导致裂片。 另外一个原因是颗粒的压缩行为不适合,是由于颗粒有较强的弹性,压成的药片的弹性复原率高,也可能是压力分布不均匀等引起。物料产生变形的趋势与受压时间有关,所以电动时容易产生裂片。 1 原辅料 处方中纤维性成分过多,物料弹性大 原料中含油性成分,减弱了颗粒之间的粘合力 原料的结晶形态:立方晶系的结晶易于直接压片;鳞片状、针状结晶直接压片时,容易呈层状排列,压成片剂时,易分层裂片 片剂中含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