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1 .评估的定义 测量: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估的作用: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平的个别计划。 2 .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内容及相关工具 1 .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 .心理与教育测验 2 .1 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Binet)和西蒙 (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这套测验由 30 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 59 个。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 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 (比率智商)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1916 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 量表),该量表共有90 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 个)是新增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1937 年、1960 年、1972 年、1982 年、1986 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适用的范围从2 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值。即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 × 100 实足年龄(CA) 例:以儿童的智龄为8.5,实际年龄为7,那么他的智商就是8.5÷7×100=121(小数点后可忽略不计) 注意: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而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