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无法缺失的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栩栩如生。有人说他是一个广大农民的缩影,有人说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典型,也有人说他只是一个西去路上陪行和尚的代表。三藏法师一心西去,而他却总惦记着高老庄的高家三小姐。他与悟空、沙僧共担保师取经大业,却总想打退堂鼓。 十四年风风雨雨,十四年征路漫漫。三藏指引道路,催促徒弟加紧西行进程;悟空降妖除魔,力保唐僧一路平安,沙僧勤恳挑担,确保物资不丢失,白龙马一心向西,去时驮人回时驮经。而八戒,在悟空降妖时不是被抓就是躲起来,偶尔助回阵还抵挡不住就跑。所以从整部小说的打妖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总是孙悟空在跑上跑下,上天宫、下地俯、走南海、游天竺。而八戒正被捆在地窖里骂该死的弼马温呢。 难道他就真的像他的法号一样‘无能’吗?难道他就只会躲躲藏藏吗?我认为不是的。在西去路上他可以说是出力不少,兼职最多的人。他化过缘、探过路、挑过担 ,打妖、喂马、扛死人、保护师父。他像钟点工一样忙忙碌碌,像农民工一样充斥着取经建设的每一个角落。虽然他干的都是一些杂活、脏活,但正是这些杂活、脏活帮助孙悟空扫清了西去路上的障碍。 论本事,八戒自然比不过悟空,但他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然怎会当上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兵’。一个九齿“上宝逊金钯”挥舞地是昏天黑地,‘下海掀翻龙鼍(tu o)窝,上山抓碎虎狼穴’。 可是身为护僧使者,曾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却十分胆小怕事,遇到困难、妖魔总想绕路走。猪八戒以‘避色如避仇,避风如避箭’,‘得缩头时且缩头’为无上准则。他知道‘命是最重要的’,丢了性命,别说取经成佛,就连高老庄都回不去。他一直惦记着高家三小姐,让自己的浑家成了寡妇,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猪八戒虽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他还是知道要保存面子的,他总是不失时机的夸耀自己。三打白骨精后,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三藏仍继续前行。到了宝象国,当国君问谁会捉妖时,八戒便自夸:“自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他竟丝毫没把曾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放在眼里。在荆棘岭,八戒力除荆棘后,在刻有‘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石碣上添了‘自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就连在陈家庄借祭祀时打下妖精的两片鱼鳞,他都要争功。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好大喜功的人。但这也有情可原,人家必定没立下什么大功,偶尔出次力还不叫人家自己表彰一下,谁能高兴呢。 猪八戒看起来虽肥头大耳,颇为笨拙,但却很会说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