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平面镜成像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从实验探究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点。(2)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与问题。(3)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4)在必要之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图片,让学生领略大自然中“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对称美与和谐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奥妙的兴趣和愿望。(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三、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虚像的概念的建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导入(2~3min)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的结构,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几面镜子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你们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呢?”可以看到它们的表面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六、新授(25~27min)1.平面镜成像(4min)师:“我们所说的平面镜只是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吗?同学们请看PPT 上的图片,这些是平面镜吗?”是,因为它们也是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光滑的漆面都可以叫做平面镜。提出问题:图中这些是什么现象?——平面镜成像。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思考:(1)平面镜里成的像的“脸”跟你的脸一样大吗?(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靠近?(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学生回答。师:同学们都积极的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要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什么?提出问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min)【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和假设】像和物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镜中的像是正立的或是倒立的;镜中的像是虚像或是实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变化,像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像与物体左右相反。【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1)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光屏、支架、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