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度舟伤寒论临证要义第一章 辨非论第一节 (伤寒论)--中医之魂(伤寒论分 后汉人张机所著。张机字仲景, 南阳郡涅阳人。 生卒年代约为公元 150年 219 年。 他目睹当时疾疫广为流行, 死亡惨重, 激发他"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的心情, 产生了著书立说‧ 救人济世的伟大志愿。中医学自秦汉以来, 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积累了丰富的医学文献。 班固在 (汉书艺文志) 总结出来 (医经) 与 (经方) 两大门类。 可谓炳耀千古之巨著。在 (医经) 类里, 有 (黄帝内经) 十八卷; (外经) 三十七卷, 以及扁鹊‧ 白氏、旁篇等著作。 这些书主要论述血脉、 经络、 脏腑阴阳表里的生理病理变化。 还罗列了针砭‧ 汤液等治病方法。 所以, 本书的内容与现在的中医学基础理论极相近似。在 (经方)类里, 有 (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疸十二病方)、(妇人婴儿十九卷) 以及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等。 这些书除讲求病证外,还对草、 石药物的性味‧ 配伍‧ 治疗进行了阐述, 它为复方治病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张仲景继承了 (医经) 与 (经方) 的学术成就, 推广了六经辨证临床价值, 制定了理法方药的治疗体系。 并在继承的同时,结合自已的经验和见解做到了发扬光大与推陈出新。他将伤寒与杂病共论, 汤液与针炙并用, 这就打破了 (素问‧热论) 的六经只辨伤寒的局限性。 张仲景六经辨证的实质, 是以人体的脏腑经络‧ 营卫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做为辨证的客观依据, 又以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的发病规律做为辨证的纲要与指针。 因此, 无论伤寒、 杂病和它们互相挟杂的复杂问题, 都能用六经辨证方法概括而无遗。六经辨证的理论经仲景建立以后, 中医才掌握这一武器而与西方医学相抗衡, 并且出神人化立于不败之地。更值得一提的是 (伤寒论) 能够在千百种的药物中, 选择了最有效的药物和最适当的剂量, 组成具有最高疗效与惊人贡献的方剂, 这在其它医学之中很难做到。举例而言, 桂枝汤仅五味药, 它具有解肌驱风、 调和营卫‧调和脾胃、 调和阴阳的独特作用, 但组方与剂量又很严格。 如果此方的剂量芍药大于桂枝之上, 则就不叫桂枝汤,而叫桂枝加芍药汤,则为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而设; 如果桂枝的剂量大于芍药之上,则就不叫桂枝汤, 而叫桂枝加桂汤, 则治疗"奔豚"气上冲胸之证。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