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20100605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20100605_第1页
1/6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20100605_第2页
2/6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20100605_第3页
3/6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 1.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评价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包括小时、日、月、季度和年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 HJ/T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007-04)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修订中)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和定义 3 .1 达标与超标 污染物浓度小于(或等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相应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即为达标; 污染物浓度大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相应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的二级标准,即为超标; 2 3 .2 超标率 超标率=超标日(小时)数/参与评价的有效日(小时)数 3 .3 超标倍数 超标倍数=(污染物浓度-相应的国家二级标准)/相应的国家二级标准 4. 评价因子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 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X)、总悬浮颗粒物(TSP )、 铅(Pb)、苯并【a】芘、氟化物共 10项。 4 .1 自动监测因子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 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 4 .2 手动监测监测因子 总悬浮颗粒物(TSP)、 铅(Pb)、苯并【a】芘和氟化物。 5、监测点位 所有国家认证的点位必须监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污染物,每个城市在现有国家认证点位中至少选择两个点位监测其它七项指标,臭氧点位选取原则另行规定。 臭氧点位选取原则: (1)上风向和背景监测点。这种监测点用来确定上风向 O3及前体物的传输对本地区的影响,监测本地区的背景浓度。这些监测点应该布设在地区早晨主导风向轨迹上,并且应该与本地区主要的污染源有足够的距离,以免受到本地污染 3 影响; (2)城区高人口密度区代表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直接设置在人口或者敏感人群密度较大的地区; (3)最大浓度监测点。这类监测点用来监测城市区域O3污染的最大值,布设在市中心下风向轴线上; (4)地区影响边缘监测点。这类监测点用来监测地区O3影响的边缘,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描述本地区对下风向地区的影响。这类监测点布设在城市午后主导风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20100605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