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碎屑岩类, 粘土岩类, 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 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 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 极向热传输:区域间的能量不平衡,导致由低纬区域向极低高纬区域方向的能量传输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自然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物质发生淋溶、沉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来自成土母质,母质起源于岩石。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填空题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的组成:火成岩、沉积岩、地质岩 地球总质量是6 .5 8 8 *1 0 的2 7 次方 g 。地球是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引力的影响(潮汐现象)、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