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乡土小说: 在 20 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 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2 自叙传小说: 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郁达夫 1921 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传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坦率的自我解剖 3 小诗体: 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4、“问题小说”: 是把“人生究竟是什么”作为研究探索中心问题的小说。这类小说通过对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绘,反映种种社会问题和现实的黑暗,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力图劝导读者正确地对待人生,改良社会,极受当时青年读者的欢迎。 5 学衡派:1921 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驌、吴苾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成为《学衡》派。他们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尊崇中国的古圣先哲,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示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6、“七月”诗派: “七月”派是一个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它主要包括胡风、绿原、牛汉等人代表的 “七月”诗派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七月”派小说。“七月”派的诗歌热切反映了时代的命脉和人民的愿望,题材广阔而绝少个人情怀,主要是讴歌民族意志和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现实性、战斗性与艺术性的密切融合。 7、“湖畔诗派”: 因湖畔诗社而得名。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诗合集《湖畔》 8 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