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考点知识要点第一 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①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②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③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 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③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②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③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④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铸币一样使用。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2)纸币 ① 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 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③ 发行:Ⅰ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Ⅱ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Ⅲ 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考点 5]货币与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