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珍贵笔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_吴晓东

珍贵笔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_吴晓东_第1页
1/27
珍贵笔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_吴晓东_第2页
2/27
珍贵笔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_吴晓东_第3页
3/27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 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 吴晓东 绪论 1、现代经典的选择标准 (1)一方面我们想看到小说家表达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我们更想了解小说家是怎样表达世界的。这就是 20 世纪小说研究的一个根本改变。研究重心从内容偏向了形式。同时我们也必须在新的意义上来界定现代小说经典,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尺度,即现代小说经典一方面是最能反映 20 世纪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和重大精神命题的小说,是那些最能反映 20 世纪人类的困扰与绝望、焦虑与梦想的小说,是了解这个世纪最应该阅读的小说,正像了解中世纪必须读但丁,了解文艺复兴必须读莎士比亚一样。另一方面现代小说经典是那些在形式上最具创新性和实验性的小说,是那些保持了对小说形式可能性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的小说。 2、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变革 (1)小说家世界观的变化:反映论(如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甚至反映本质真实)到“弄虚作假”(把小说看成一种虚构,一种人工制作,是小说家人为的想象和叙述的产物) (2)个人性:小说创作彼此之间越来越缺少通约性,小说越来越成为小说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历险。(卢卡奇:现代小说已成为小说家“直觉漂泊感”的写照。) 一方面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中心离散的、经验破碎的世界。(叶芝: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现代小说家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正是支离破碎的经验世界本身,一个只有漂泊没有归宿的世界,这个破碎的小说世界甚至比现实世界更加破碎;而另一方面,小说家又总是在幻想小说能够呈现出某种整体性的世界图式,追求某种深度模式和对世界的整合把握,甚至在小说中追求个体与人类的拯救,同时正是这种整合的向往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叙事冲动和主导创作动机。这就是现代小说的悖论:一方面是整合的动机,另一方面是世界的无法整合。正是这种内在的矛盾和悖论,使现代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也同时使现代主义小说在形式上暴露出瓦解其内部结构的缝隙,也就是解构主义所说的裂缝。而捕捉和分析这些裂缝,正是小说诗学的一个主要目的。 3、小说诗学的视野 (1)诗学的中心更倾向于追问怎样的问题(how ),或者追问怎么会这样(how so)。这并不是说忽略了对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哲学的重视,而是强调这一切是怎样落实和具体反映在小说形式层面以及微观诗学层面的。 (2)小说诗学的另一个重点是揭示小说结构和小说形式的内在矛盾。(力图捕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珍贵笔记:从卡夫卡到昆德拉_吴晓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