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有一噬菌体的突变株其DNA 长度为15μm,而野生型的DNA 长度为17μm,问该突变株的DNA 中有多少个碱基对缺失? 答案:17-15=2μm =2000nm 2000/0.34=5882.4 2 、把下列说法转化成公式,并判断正误! 1. 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各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0%。 2. 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两个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与该DNA 分子中每一单链中这一比值相等;且等于其转录形成的mRNA 中这一比值。 3. DNA 分子一条链中,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比值的倒数。 解析 1.A+G=T+C,(A+G)/(A+G+T+C)=(T+C)/ (A+G+T+C)=50%, 错;未说明是单双链 2. 3 、变性、复性与增色、减色之间的关系?原因?! 影响 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性因素与变性、复性及 Tm 值之间的关系?! 解析:1.核酸变性产生增色效应,复性产生减色效应。原因:变性过程中,核酸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其内部暴露碱基增多,260nm 紫外线吸收值升高,故产生增色效应;而复性对应单链重新缔合的过程,暴露碱基数目减少,紫外线吸收降低,故产生减色效应。2.影响 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互补碱基对间的氢键、碱基堆集力、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的静电斥力、碱基分子内能。氢键越 多、碱基堆集力越强,分子的稳定性越高,变性越难,复性越易,Tm 值越高;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的静电斥力越强、碱基分子内能越高,分子稳定性越低,变性越容易,复性越难,Tm 值越低。 4、有两个DNA 样品,分别来自两种未确认的细菌。这两个DNA 样品中腺嘌呤碱基(A)含量分别占它们DNA 总碱基的32%和17%。其中哪一种DNA 是取自温泉(64℃)环境下的细菌,哪一种是取自嗜热菌?为了防止 DNA 变性或保持其双螺旋结构,DNA 应保存在蒸馏水中!对吗?原因? 解析:1.占DNA 总碱基的32%的细菌取自温泉。因为 G-C 间有三个氢键,而 A-T 间仅有两个氢键,A 含量高,对应 G-C 含量低,则该DNA 稳定性相对较差,不宜在高温条件下生存;2.不对,因为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形成的亲水骨架在双螺旋的外侧,易与水结合,从而使氢键断裂。 5、分子杂交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Sou thern、 Northern 杂交? 解析:原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Sou thern 杂交:用 DNA 探针检测未知的DNA 分子;Northern 杂交:用 DNA 探针检测 RNA 的杂交。 第二章 蛋白质 1、利益熏心者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