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讲 经济学基础 一、导言:经济学与人类 1.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性公理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在某些公理性的假设之上。这些公理主要有以下三个: ▲资源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就是指,人们用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一般来说总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表现在,他们在市场上是有价格的,其相对价格的大小和变动趋势就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其稀缺程度。所以,稀缺性不是指一种资源的绝对多少,而是指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其稀缺程度有多大。没有稀缺性的东西就没有价格,或者说价格为零,不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凡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东西都有稀缺性。 ▲ 理性经济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学科,因此,其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人的行为的某些基本假定之上。“ 理性经济人”就是微观经济学对人在运用其资源从事经济活动时的行为的基本假定。这一假定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利,他总是试图在其局限条件下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人的自利性表现在经济行为上,就是人们的经济决策和行为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行为动机上: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或机会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人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市场机制也就不会起作用。 ▲ 有限理性 但是,必须认识到,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虽然是理性的,但是,人的理性能力又是有限的,即人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需要制度来帮助他作出决策,尽可能在有限理性的局限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市场机制就是这样一种机制,他通过相对价格机制帮助人们认识市场供求的变动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如果人的理性能力是无限的,他就可以在没有任何制度的帮助的情况下独立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也就不需要市场机制。 有限理性的结论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 如果上述公理不成立,那么,市场可能就无法有效运转,或者不需要市场机制;市场经济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也反过来说明了经济学假设性公理的合理性。 在上述三个公理性假设中,理性经济人是市场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人性基础,而资源稀缺性、有限理性则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局限条件。 2.经济学的主题 在建立了经济学研究的逻辑基础之后,我们就要追问,经济学研究什么呢?或者说其主题是什么呢? 经济学是一门理解人类在资源稀缺性、有限理性这些基本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学科,因此,经济学所关涉的经济领域极其多样,如: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