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_第1页
1/9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_第2页
2/9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_第3页
3/9
第七章 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本章学习要求: 从古至今,中国就始终处在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儒家思想也一直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变化和发展。特别是自中国的明朝,相应的在西方是文艺复兴以来,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和汉学家的传播,儒家思想在西方世界加速了流传和被讨论的进程。文化的传播通常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虽然,我们熟悉的是自明朝以来就存在着国人吸收西方文化的“西学东渐”说,但另一方面,殊不知,“东学西渐”也是从此悄然开始的。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了解儒家思想在西方思想界传播的状况以及对于西方人思想的影响。 学习时数: 建议本章学习时长为 2 学时 课节安排: 第一节 16 世纪到 20 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第二节 西方人眼中的儒家思想 视频素材 • 笔记本 • 书 签 • 学习档案 第一节 16 世纪到 20 世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一、17-18 世纪西方传教士对儒家思想的传播 从16 世纪末期利玛窦(1552—1610)来华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西文化交流过程开始了,这是一次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交流。最早将儒学传人西方的传教士们一踏上中国的土地,便开始思考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与调适。明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 1585 年),传教士在罗马出版了《中华大帝国史》。此后,儒家经典不断传人西方。他们一方面利用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向中国人宣传以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另一方面研究中国儒家经典和传统文化来了解和适应中国。如利玛窦等耶稣传教士来中国后,学习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由利玛窦于 1594 年完成了对朱熹注的《四书》的拉丁文翻译工作,一般认为,他的《四书》拉丁文译本是儒家经典最早的西文译本, 是用来帮助当时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传教士们能够尽早了解中国的思想,更好更快地学习中国的文化。到l7 世纪末,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十多本中国经典著作的译作。 自利玛窦以后欧洲学者开始注意中国,孔子也 被 尊 为道 德 与哲 学上的最博大的学者。卫 方济 (1651—1729)译《中华帝国经典》,其 中包 括 四书、五 经,可 算 当时最完备 的译本,莱 布 尼 茨 等人关 于中国的知 识 均 受 此书影 响 。白 晋 (1656—l730)、雷 孝 思(1666—1735)、刘 应(1656—1727)、马若 瑟 (1656—1727)等人对《易 经》《诗 经》《书经》和《礼 记 》等都 有 研究。白 晋 、马若 瑟 和傅 圣 泽 共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七章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西方人眼中的儒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