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近代文化论争 在 中 国 近 代 , 围 绕 着 如 何 发 展 近 代 文 化 , 包 括 如 何 处 理 中 西 文 化 关 系 等 问题 , 发 生 过 多 次 文 化 论 争 。 思 想 家 们 提 出 了 许 多 解 决 方 案 或 理 论 , 其 中 影 响 较 大的 有 “中 体西 用”论 、“本位文 化 ”论 、“全盘西 化 ”论 等 。 “中 体西 用”论 是鸦片战争 之后就出 现的 一种观点, 流行于 19世纪 60-90年代 洋务运动时期。 这种理 论 一面主张引进西 方 的 物质文 化 , 一面又要捍卫中 国传统的 精神文 化 , 而二者的 关 系 , 前者为“用”, 后者为“体”,“用”是为“体”服务的 。 早期维新派薛福成对此说得很清楚:“今诚取西 人器数之学, 以卫吾尧舜禹汤文 武周孔之道。 ”这个处 理 中 西 文 化 关 系 的 方 针在 洋务运动时期曾经起过积极的 作用, 因为那时洋务派是主张变革的 , 站在 他们 对立面的 是强大 的 封建顽固势力, 顽固派根本拒绝西 学, 在 这样的 背景下, 也只有 在 “中 体西 用”的 口号下才有 可能部分地引进西 学。 “中 体西 用”论 的 另一个积极作用在 于它开始破坏儒家 文 化 固有 的 体系 。儒学的 基本体系 就是孔子说的 “修己安人”, 即所谓“内圣外王”。 “内圣”是通过 内省修身的 功夫完成自我道德人格, 其 具体步骤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是把自我道德人格由内及外、由近 及远地推开来, 以达到“治人”、“安人”的 目的 , 其 具体步骤就是“齐家 、治国 、平天下”。“内圣”是“治身心”之学,“外王”是“治世事”之学。 在 “内圣外王”的 结构中 ,“内圣”是前提 ,“外王”是目的 , 只有 先完成“内圣”, 才能推及而实现“外王”。“内圣”和“外王”的这种关系也可以用“体”和“用”这对范畴来说明。明末清初学者李颐说:“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内圣”和“外王”即体和用的关系,二者是一个内在的统一体,这种统一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圣”修养和“外王”事功都是通过研究儒家经典来实现的,二者即统一在儒家经典的学习和实践,这就是所谓。通经致用”;第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