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水污染控制》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1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和依据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一、知识性目标 3二、技能性目标 3三、情感性目标 3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4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7一、教学条件 7二、师资要求 7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8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8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9六、评价建议及标准 101《水污染控制》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水污染控制》(WaterPollutionControl)是高等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高中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时数为 90 学时。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工程 CAD》、《化工单元操作》、《环境微生物》、《清洁生产》、《环境监测》等,后续课程是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针对各种废水的处理工艺、设施和操作运行,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水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设备、工艺等,重点针对的是特定废水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方法和设施。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学习认识到水污染控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树立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会水污染控制的技术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和现场处理工艺的调试及运行管理;通过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具有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培养水污染控制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组织教学,体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评价作到过程化、系统化、具体化,体现社会及企业参与。基本理念包括: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育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在行业实践专家指导下,确定职业岗位以及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水污染控制》学习内容。该课程的教学以系统化的“处理工艺”为主线,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教学内容注重整体性。教学指导由校企共同承担,学习场所由校企交替互换。2.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把学习领域课程分为若干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再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分项目。以完成的具体项目为“纲”,统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