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所微机装置防雷保护摘要:变电所的防雷随着微机保护的应用而日趋重要和复杂。文章就是从变电所常规防雷和微机保护等弱电系统防雷这两个方面对35LV微机保护变电所的防雷做了分析论述。关键词:微机保护;防雷保护;直击雷;雷电波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以前的变电所是电磁式继电保护的常规变电所,而现在更多的是微机保护变电所,此类变电所除了要求对所内一次设备进行防雷保护外,还要求对微机保护的自动化单元进行防雷保护,以下重点综述这两方面的防雷保护。1一次电力设备的防雷保护变电所遭受的雷是下行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所的电气设备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因此变电所的防雷主要从以上这两方面进行。1.1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架设避雷针是变电所防止直击雷的常用措施,其作用是将雷电吸引到避雷针本身上来并安全地将雷电流引人大地从而保护了设备。对于35kV变电所必须安装独立避雷针,使所有所内设备都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求。雷击避雷针时的反击事故,是由于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空气间隙S,被击穿及避雷针接地装置和被保护设备接地装置之间S,在土壤中的间隙被击穿而造成的。在一般情况下SK,不应小于5m,Sd,不应小于3m。1.2变电所对雷电侵入波的保护变电所必须装设避雷器以限制雷电波入侵时的过电压,这是变电所防雷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现在大部分35kV变电所已逐步用氧化锌避雷器取代了原来的阀型避雷器。为了保证变电所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在装设避雷器时,一要限制避雷器的残压,也就是说必须限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使之不大于5kA,同时还要把侵入波的陡度限定在一定值以内;二要使所有设备到避雷器的电气距离都在保护范围内。相对于主变压器而言,此时,变压器与避雷器之间允许的最大距离lm为:(公式)其中Up一设备的冲击耐压强度;Ur--避雷器残压;α--雷电波陡度;μ--雷电波速度;Cr--变压器人口电容;Co--避雷器到变压器联线单位长度的电容。上述的公式只是适用于一路进线的变电站,对两路及以上变电站,一路来波可以从另外几路分流出一部分,此时lm为(公式)式中K1>1,并且k1随着回路数的增加而增大。不过对于同杆架设的双回线有同时受雷击的可能,所以在决定Z值时该回线只按一路考虑。如果避雷器至主变压器的电气距离超过允许值时,应在变压器附近再增装一组避雷器才能保护主设备的安全。其它设备冲击耐压强度比变压器高,所以其它设备到避雷器的最大允许距离可以再增加35%。1.3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要使避雷器能可靠地保护电气设备,必须设法使避雷器的电流不超过5kA,而且必须保证来波陡度不超过一定的允许值。一般我们对于35kV无避雷线的线路靠近变电所的1~2km进线上必须加装避雷线,对于35kV单避雷线的线路可考虑加装双避雷线,这样这一段雷绕击或反击于导线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当在进线段以外落雷时,由于进线段导线的阻抗,从而使流过避雷器的电流受到限制,而且沿导线的来波陡度也将由于冲击电晕作用而大为降低。此外导线及大地的电阻会对波的衰减变形有一定影响。对于一些35kV变电所,如进线段装设避雷线有困难或进线段杆塔接地电阻难以下降,不能达到要求的耐雷水平时,可在进线的终端杆上安装一组1000μH左右的电抗线圈来代替进线段,一般35kV线路避雷线不引到屋外配电装置的门型构架上,而是将避雷线终止在线路终端杆塔上。从线路终端杆塔到屋外配电装置架构之间线路的直击雷保护,应在屋外配电装置的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1.4变电所的防雷接地变电所内布置的统一接地网一般能满足防雷接地的要求,对于独立避雷针而言,则要求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2微机保护单元的防雷保护以上讨论是常规变电所一次主设备的防雷保护,但随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的进行,变电所已逐渐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原来的电磁式继电保护。由于常规的电磁式保护装置的元器件多为单元件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线圈等,耐热容量大,对尖峰脉冲的耐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能承受低能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