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与处置流程一、实验室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及流程1、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规范预防原则,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实验室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3、不在实验室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化妆和会客。4、实验室用品专用,不将私人和无关物品带入实验室。5、工作时戴手套、穿工作衣和隔离衣,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戴上新手套。6、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7、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8、结束工作后,对操作台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 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溅出时应及时消毒,平时保持环境整洁。9、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工作衣,用肥皂和流水洗手。10、遇意外事故,立即进行局部处理,并立即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方式报告上级部门。11、遇高危意外事故,除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包括随访、检测、休息暂时离开原岗位 3 个月,按医嘱服用相关药物进行预防。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1、目的:制定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和减少职业暴露后的感染率。2、适用范围:所有医务人员。3、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 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4、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及时报告医院控感科,采静脉血送检验科,并且做好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等。必要时注射免疫高价球蛋白。5、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按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 1 片,并在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6、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三、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流程1、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针对事故的类型立即进行紧急处理。2、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应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伤口处血液 。用 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