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查要点及其注意事项刘洪根对企业而言,合同行为是公司存续期间重要的商事活动。合同审查应尽量做到“绝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应树立以下立约观念:“事先防范、过程跟踪、事后补救”。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 动力,通过法律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同样也能赢得可观的效益。本人总结审查合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如下,和大家一同交流学习。第一节合同审查的目的一、二、第二节合同文本通用条款一、鉴于条款二、合同目的和范围三、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及保证履约条款四、结算、支付条款五、知识产权条款六、保密条款七、违约责任条款八、不可抗力条款、免责条款九、争议解决条款十、法律适用条款十一、 合同期限条款十二、 合同的变更、解除条款十三、 通知送达条款十四、 合同附件条款十五、 生效条款1达到交易目的有效保障当事人的权益十六、 合同文本条款第三节合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要点一、形式审查要点1 形式及审批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常见问题:(1) 会签表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不清楚、与合同内容不一致。(2)缺乏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提示:审查授权委托书。很多情况下,不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当审查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对于初次合作的单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即要对对方代理人身份、有无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期限等等进行必要审查,否则可能会发生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导致合同效力受到置疑,甚至可能导致的合同被变更、被撤销或无效的后果。主要是看签约代表是否为单位负责人或是否有委托授权书。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的部门或办事处是没有对外签约权的,而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签订合同时下面具体讲。)2 合同文本形式要文字准确;表述严谨;格式规范;前后逻辑一致。常见问题:(1)合同结构不完整(如缺少开头、正文、结尾);(2)合同各方当事人信息不正确(如当事人名称与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不一致;当事人银行账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缺漏等。(3)合同名称与内容不符(如:把采购\供货合同写成承包)。(4)法律用语不准确(如“定金”错写成“订金”,“权利”写成“权力”,使用“大约”、“相当”等模糊词。)(5)前后逻辑不一致①称谓前后不一致(如:甲方乙方、买方卖方均出现,且没有指代关系);②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分期付款总额与合同总金额不一致等;③期限表述不一(如:“期限一年”与“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