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重点辅导 一、名词解释 1、民族 2、民俗 3、 旗袍 4、袷袢 5、帐篷型 6、干栏型 7、六礼 8、泼水节 9、花儿会 10、禁忌 二、问答题 1、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服饰习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3、人类的饮食习俗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4、简述民俗文化的特征及功能作用。 5、婚礼程序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6、节日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7、节日文化娱乐活动可划分为哪几个类型? 8、那达慕大会、雪顿节、歌圩节、泼水节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主要有什么活动? 三、社会实践 通过调查写一篇介绍家乡的民俗文化的文章。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重点辅导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族 “民族”一词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认为“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还有人在习惯上把民族一词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另一种含义是狭义的民族概念,即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 2、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事象。 3、 旗袍 初为满族妇女服装,故称旗袍。后满、汉妇女皆穿用。最初是直筒式,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较大,外罩马甲。 4、袷袢 维吾尔族男子长袍。齐膝对襟,无钮扣,无旁衩,腰身肥大,用长方巾扎腰。喜用白色、黑色和茶色的衣料。夏天多穿白色单袍,冬天穿黑色棉袍。 5、帐篷型 帐篷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其特点是容易拆迁。帐篷的形状很多。我国东北地区的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帐篷呈圆锥形,被称为“撮罗子”(又称歇人柱)。蒙古族、哈萨克族住在圆形帐篷里。蒙古族的蒙古包平面为圆形,里面用木条编成框架,外面包以羊毛毡,顶部留有圆形的天窗,以便采光和通风。蒙古包便于搬运,是牧人理想的住宅。 6、干栏型 干栏型居室是一种下部架空的建筑, 流行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干栏型建筑可防潮、散热通风及避虫兽侵袭和洪水冲击。干栏型建筑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纯木结构,以西双版纳傣族的竹楼最为典型。另一类为土木结构,多建于山区,依靠自然山势而建,贵州册亨一带布依族就多住此类干栏房屋。 7、六礼 “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