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概念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time-concentration curve,c-t) 潜伏期 持续期 残留期 药-时曲线与量-效关系、时-效关系 血药浓度反映作用部位的药物量。 血药浓度的高低对应作用强度的强弱。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 吸收使血药浓度上升;分布、代谢、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 上升支:主要反映吸收、分布,斜率大,表示吸收快、分布慢 下降支:主要反映代谢、排泄,斜率大,表示消除快 药-时曲线的形态可受给药途径、剂型、剂量、分布等因素影响。 二、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a fraction of dose,F):是指药物制剂血药浓度 时 间 最低有效浓度 最低中毒浓度 药峰浓度(Cmax) 药峰时间(Tmax) 吸收分布过程 代谢排泄过程 作用强度 安全范围 2 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即:实际被吸收利用的量(A)占服用总量(D)的百分比。 F=A/D×100% 药物的吸收量可通过测定给药后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来估算。 绝对生物利用度F=AUCpo×Div/AUCiv×Dpo×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t×Dr/AUCr×Dt×100% AUC:曲线下面积 D:剂量 po:口服 iv:静注 t:试验制剂 r:参比制剂 影响因素: 可因制剂质量、剂型、给药途径、患者具体情况等不同,同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会有差异。 意义: 评价各种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评价药物的首过消除与作用强度;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查明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 3 三、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的。 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Vd=A/C。 Vd:表观分布容积 A:给药量(m g/kg) C:血药浓度(m g/L) 意义: 表示药物在组织中分布范围的广窄,结合程度的高低。 Vd ≈ 0.045 L/kg,主要分布在血浆; Vd = 0.14-0.29 L/kg,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Vd = 0.3-0.4 L/kg,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Vd ≈ 0.6L/kg,表示分布在细胞内外液; Vd >>0.6L/kg,表示药物在某组织中集中分布。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分布少,Vd 小。 推测药物排泄速度:通常 Vd 小的药物排泄快;Vd 大者则慢。 推算体内药物总存量或达到某一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