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讲 劳动法历史 教 学 实 施 计 划 课 题 劳动法的历史 学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第四周周一5、6节,周二 1、2节、5、6节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 1、理解劳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3、了解 20世纪以来的劳动立法的发展脉络; 4、掌握国际劳动立法的概念、内容、作用; 5 、了解我国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6 、理解我国各个时期劳动立法的指导思想、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国际劳动立法的概念、内容、作用(三基); 2、我国各个时期劳动立法的指导思想、内容和特点(一般综合)。 教学难点:劳动立法的发展规律(综合) 思考题: 1 、《劳动法》颁布实施有什么意义? 2 、我国劳动立法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3 、劳动立法的发展规律是怎样的? 4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国的劳动立法? 本章参考书目: 1、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2、王利民:《民法总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月版。 3、赵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景森 贾俊玲:《劳动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房绍坤 郭明瑞:《劳动法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信春鹰:《劳动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 课 堂 教 学 实 施 方 案 授 课 时 间:9月22、23日 第 3 次课 教学过程设计:组织教学: 2 分钟;复习旧课 8 分钟;讲授新课 60 分钟;讨论/答疑/小结 30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课 题:劳动法的历史 教 学 内 容: 补充内容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狭义上的雇佣关系不包括劳动关系。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关系归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劳动法。雇佣关系赔偿额高于劳动关系赔偿额,解决两者适用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李琦:《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浅析》,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网,2008.8.18 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