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最短路线问题 通常最短路线问题是以“平面内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段最短”为原则引申出来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遇到带有某种限制条件的最近路线即最短路线问题。 在本讲所举的例中,如果研究问题的限制条件允许已知的两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凸多面体的不同平面上,而允许走的路程限于凸多面体表面,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折线段;如果它们位于圆柱和圆锥面上,那么所求的最短路线是曲线段;但允许上述哪种情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当研究曲面仅限于可展开为平面的曲面时,例如圆柱面、圆锥面和棱柱面等,将它们展开在一个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线则是连结两点的直线段。 这里还想指出的是,我们常遇到的球面是不能展成一个平面的.例如,在地球(近似看成圆球)上 A、B 二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如何求呢?我们用过A、B 两点及地球球心 O 的平面截地球,在地球表面留下的截痕为圆周(称大圆),在这个大圆周上 A、B 两点之间不超过半个圆周的弧线就是所求的A、B 两点间的最短路线,航海上叫短程线.关于这个问题本讲不做研究,以后中学会详讲。 在求最短路线时,一般我们先用“对称”的方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而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所需的最短路线.像这样将一个问题转变为一个和它等价的问题,再设法解决,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 例1 如下图,侦察员骑马从A 地出发,去B 地取情报.在去B 地之前需要先饮一次马,如果途中没有重要障碍物,那么侦察员选择怎样的路线最节省时间,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解:要选择最节省时间的路线就是要选择最短路线。 作点A 关于河岸的对称点 A′,即作 AA′垂直于河岸,与河岸交于点C,且使 AC=A′C,连接 A′B 交河岸于一点P,这时 P点就是饮马的最好位置,连接 PA,此时 PA+PB 就是侦察员应选择的最短路线。 证明:设河岸上还有异于P点的另一点P′,连接 P′A,P′B, P′A′。 P′A+P′B=P′A′+P′B>A′B=PA′+PB=PA+PB,而这里不等式 P′A′+P′B>A′B 成立的理由是连接两点的折线段大于直线段,所以 PA+PB 是最短路线。 此例利用对称性把折线APB 化成了易求的另一条最短路线即直线段A′B,所以这种方法也叫做化直法,其他还有旋转法、翻折法等.看下面例题。 例2 如图一只壁虎要从一面墙壁α 上 A 点,爬到邻近的另一面墙壁β上的B 点捕蛾,它可以沿许多路径到达,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