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课 对联的方法与忌讳 □ 读故事,明联理 一、读故事,明联理 1 、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 黑 白 难 分 , 叫 我 怎 知 南 北 ?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 黄 不接, 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 连海泛舟 前面我讲了对联史话、对联的一般规则,今天讲一个下对联的应对方法。什么是应对呢?应对即根据别人的出句,对出另一联,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关于应对,古来有之,称之为“对课”,是练习诗词联赋写作的基本手段。也是对联初学者在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象我们盖楼房一样,应对是打基础,从未有听说过不经过应对练习,就能达到非常高的对联创作水平。对联创作基本上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古时候“对课”,是从单词到长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常是单词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词组对,词组对练习到一定程度再转到长句对。喜欢对联的朋友,大都要读《笠翁联韵》或者《声律启蒙》。如: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古对课课堂上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题,人名、地名、物名皆可。好处是对比较熟悉的事物,以便容易联想。先是词性、结构的练习,然后逐步加强平仄的区分,最后在语意、连接方面进行提高,最终达到对联格律所要的求各种要素。 对句的一般概念中一个最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规则进行应对”。 我们知道了对联的“五规则”,它们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这是对句所必需遵守的规律。至于前面的四条规则,有规可循,重点是内容相关。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内容相关的对句步骤和方法。 一、对句步骤 1 、断句 断句:是对联规则中的基本要素,合理地判断出句的节奏点。说白了,也就是分解出句。好比一台机器,当我们把它分解了,各种部件一目了然。要想对句,首先得学会断句。就象你要想学会造车,你首先得知道车是怎么构成的。哪怕你是闭门造车,也得清楚出句是由哪些词组成的?各是什么词性?在联句中作什么成份?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应对。如何断句呢?一可根据联面的词性、词意分解联句。二是根据联面的声调平仄分析联句。请看: 2 0 0 6 年“棉花坡杯”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