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1.1本章要点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2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心理学第二势力的领导者。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纪元,促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并为20世纪的人文科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柱。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自我和本我》、《弗洛依德全集》等。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是最原始的、本能的;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力比多:这里的性不是指生殖意义上的性,它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精神分析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一种能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器期,3~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 (4)潜伏期,6~1l岁;平静时期 (5)青春期,从 11~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1、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人格发展学说有如下特点: ●考虑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个体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 ●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2、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2 ●第一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 2岁。 任务: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