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教案 一、激疑导入:许多同学在初读古典诗歌的诗歌,常因读不懂诗歌的内容而苦恼。自己的理解的意思往往与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用读散文的方法去读诗了。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里说过“《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眼光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读了也不会有真感受。”那么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读诗才能读懂中国古典诗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话题。(课件: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二、小组合作探究:诵读 理解诗句,把握感情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①昼已昏:天已黄昏。②渔梁:州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水经注•沔 水》中记 载 :“襄阳城东 沔 水中有渔梁洲 ,庞德 公所 居 。”③ 鹿门:山名,在襄阳。孟浩然在山中建 有别 业 。④ 庞公:庞德 公,东 汉 襄阳人,隐居 鹿门山。荆 州刺 史 刘 表请 他 做 官 ,不就,后携 妻 登 鹿门山采 药 ,一去不回 。⑤ 岩扉:岩洞 的门。⑥ 幽人:隐士 。隐居 者,诗人自指 。⑦喧,吵 闹 。 【译 文】山寺里的钟声 响 起 ,天色 已经昏暗 ,渔梁渡口 人们争着 过河 喧闹 不已。行 人沿着 沙岸向江村走 去,我乘着 小舟返 回 鹿门。鹿门山的月亮 照清 楚 了朦 胧 的树影 。不觉 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 的地 方。岩穴 的山门及 松间 的小路 静 悄 悄 的,只 有我这个 隐者独 自来来去去。 分 各 小组诵读,翻 译 诗句,把握情感,解读预 习 案探究题。 探究讨论 学案思考 题: 1 、 首 联 写 山寺黄昏报 时的钟声 有何 用意?此 联 可引 发 你 怎样的联 想 ? 诗人一边听 着 山寺黄昏中悠 然的钟声 钟声 ,一边看 着 尘 杂 的人声 ,感受到山寺的僻 静 和世 俗 的喧闹 ,两 相对照,唤 起 读者的联 想 ,想 见 诗人在船 上 闲 望 沉 思的神 情、潇 洒 超 脱 的襟怀 。 2 、 颔 联 中的“向”和“归”有何 言 外之 意? 颔 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