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1 第一课:课程介绍 穿着随意、行为不羁的教授在这节课里主要介绍了这门课程的讨论范围,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课程的成绩考核。 教授明确了这门课程不会考虑宗教问题,也不会讨论有关死亡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避免死亡的生物学问题。这门课主要考虑讨论死亡的本质以及通过讨论此类问题时所产生的哲学疑问。 整个课程第一部分为死亡本质问题,即形而上学部分,主要方向为自我本质和人的同一性问题。第二部分为死亡的价值论,也就是对死亡的态度和评价。最后讨论自杀问题。 教授在这门课程的介绍中提出了一些观点,比如灵魂是不存在的,对永生的渴望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自杀也不是完全不符合道德的。由此看来,教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教授一些思维方法,以及颠覆一些关于死亡的世俗观点。 在关于灵魂的介绍中,教授指出,人希望有灵魂是因为希望永生。这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灵魂学说不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论,而是一种感性渴望的产物。 第二课:人的本质: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 这节课主要是引题,通过层层剖析介绍两种对灵魂的主要观点,并且表现了教授的思维方式,就是层层深入,不停的提问,产生新问题,再分析,再提问。 教授就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延伸,既然是死亡课,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幸免一死?由于我们都知道人是不可能永生的,起码身体不能,那么死后是否会有一部分,比如灵魂,可以继续存在?这就进一步引出了“我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有了人活着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最后提及了同一性的问题。 这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讨论死亡的本质问题,或者说是形而上学问题,基本就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分析。 1、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人能否幸免一死?教授不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只从哲学角度考虑。他认为,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定义的问题,死亡的定义就是生命的结束,死亡之后就无所谓生命,那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教授的意思是,如果定义明确了,自然就可以避免愚蠢的问题,讨论这样哲学问题都是故作 高 深,而他讲 了那么多比喻 和 笑 话 都是对故作 高 深的嘲 笑 。 思 考 : 每 个 人 从 直 觉 上 都 是 希 望 永 生 的 , 所 以 产 生 灵 魂 论 或 者 说 二 元 论并 不 奇 怪 。通过这个 不 是 问题的 问题,教授努力展示的 是 他实证倾向,并 且不 会在抽象概念上 过多纠缠。 2、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从死亡的现象来看,经过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