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①化学有害因素②物理有害因素③生物有害因素),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职业性损害(职业病损)::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统称职业性损害. 职业病:当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的代偿功能,造成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者,称为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是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因而不是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项职业史或接触病史。 氧需(oxygen demand): 劳动一分钟所需的氧量 氧债(oxygen debt):氧需和实际供需不足的量 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也称氧上限是血液在一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静力作业:又叫静态作业,主要依靠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动所进行的作业。(sx ) 动力作业:动态作业,在保持肌张力不变—等张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使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sx )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气溶胶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蓄积(accumulation):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于 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铅线: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的交界边缘上可出现由硫化铅颗粒沉淀形成的暗蓝色线。 铅绞痛:铅中毒患者中毒严重时可出现腹绞痛,多为突然发作,部位为脐周,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卷曲,一般止痛不能缓解,发作持续数分钟以上。 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