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教学设计宜春市第一中学陈瑶一、 教案背景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同学们每天在市区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清洁工人们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也相当大,收入也不多,让一起来关注垃圾的回收利用,使学生从小养成回收垃圾保护环境的习惯。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知道常见分类方法。②了解几种常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上网等方式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并知道其分类方法和标准。②理解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科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②联系实际,结合本市的垃圾处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学会垃圾分类方法。 2、认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教学难点:1、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 教材分析《垃圾分类》这一活动主题来自于平时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出各类垃圾,为了能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爱护周围的环境卫生,知道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再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资源。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从而初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 教学方法本活动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通过竞赛、调查、讨论、交流在探究中发现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的环境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五、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所涉及的是环境保护的教育问题,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教师设计了关于垃圾分类教学。通过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活动教学,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垃圾分类真实的情况,更意识到社会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在活动中更是对学生的合作、分工的一种考验,在活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的人文素养则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六、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于课前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垃圾的资料,并预先告诉学生比赛的程序及规则。2、准备好带别针的红、黄、蓝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