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岩金矿床 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 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 为 1.35‰ ,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 δ34S 为 1.55‰ ,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 δ34S 为-3.58‰ ,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 3.39‰ ,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 (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岩层含金丰度 0.7~0.83× 10-6,高于同类岩石的 25~200 倍。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 109 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 10-9。根据 320 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 δ34S 平均为 5.6‰ ;围岩硫 δ34S 为 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 1.24× 10-9。金矿 δ34S 平均为 2.71‰ ,两者近乎相等,具密切成生关系。 上述各区容矿围岩,经原岩恢复为基-中基性火山岩建造。岩石呈黑绿色,亦称绿色岩系。这套含金建造是本区金矿的原始矿源层。它不仅是变质热液型金矿的矿源层,而且也是本区其他类型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2)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 金矿主要分布于江南古陆的雪峰隆起与幕府山隆起两区。其金矿床(点)95%左右产于元古宇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含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