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第七章 金属材料中气体的分析 (Gas Analy sis in Metallic Material) 7.1 金属中气体分析概论 7.1.1 金属中气体分析的概念 一般来说,金属中气体指的是氢、氧、氮三种元素,因为它们在常温常压下处于气态,在周期表中列为气体元素,如果这些元素存在于金属中的话,就称为金属中的气体。 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发展,新工艺的采用,使金属中的气体元素不仅有氢、氧、氮三种,还可能有某些惰性气体元素,如采用氩气做保护气氛冶炼合金材料,那么在这些材料中就有氩的存在。然而需要搞清楚的一点是,有人认为碳(甚至包括硫)也应该属于金属中的气体元素。其理由为碳在金属中溶解的形式类似于氢、氮,并且碳的测定方法也是将其转变成 CO、CO2 等气态化合物,然后用红外法进行测定。尽管碳和气体元素有相同的性质,有相同原理的测定方法和测试仪器,但是从严格的科学概念来考虑,碳和硫还是不应该属于金属中的气体元素,因为在周期表中这两个元素是列为固体的。 7.1.2 金属中气体分析简史 金属中气体分析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用化学法测定钢中氮可追溯到 1834 年,到 1883年克尔达尔(J.G.C.T.Kjeldahl)的定氮方法(克氏定氮法)称为经典的方法,沿用至今。最早测定钢铁中氧是雷德保(A.Ledebu r)在 1882 年用氢还原法。1872 年帕里(J.Parry)在真空中加热铁释放出氢,是真空热抽取法测定钢中氢的雏形。真空熔融法测定钢中氧始于 1912年,并发展到测定钢中 O2、H2 和 N2,但真空熔融法只公认为测定金属中氧的经典方法,测定金属中氢的经典方法是真空热抽取法。1903 年海因(E.Hey n)试验了在氮气中加热抽取氢。1940 年辛格(L.Singer)在氮载气中熔融法测定钢中的氧。物理法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应用到金属中气体分析。早期的惰气加热或熔融法都因空白大而发展迟缓。1965 年前苏联丽谢尔曼(A.M.Baccepmah)等在试样加热方面取得了进展,其采用脉冲加热红外定氧法将炉温在瞬间加热到高达 3000℃。1969 年美国 LECO 公司改进了脉冲电极炉,惰气熔融法的定氮仪、定氧仪和定氢仪问世,这些仪器具有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20 世纪 70年代以后出现商品仪器。近年来计算机的应用,使分析仪器不断更新,开始普遍应用新仪器、新方法。 中国金属中氢和氧的分析奠基人、冶金学家李董教授,在 1953 年建立了真空加热法测定钢中氢的仪器并推广应用。1954 年发表化学法测定钢中氧。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