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从导入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入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观意愿,使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提高学生的无意记忆,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特级教师黄爱华也提出:“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好导入环节,在上课伊始就要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教学内容,顺利地进入新课的讲授。一、精心设问导入,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设置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学习,以解释心中的疑问。如在学习《元朝的统治》中“文天祥抗元”这一内容时,我提问: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气节呢?学生回答道:“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在与元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的品格与崇高的气节,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元统一战争呢?”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深度,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元朝统一战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深层次的认知,激起了学生强烈参与意识与讨论意识,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此课的学习中来,并积极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既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江南经济的破坏,又要认识到元朝统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历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时,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旧知为基础和铺...